人文經典研讀計畫設立要旨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有鑑於「經典研讀」在人文領域之重要與不可或缺性已愈獲重視,並期盼以經典教學來重振大學教育之人文精神、拓展多元文化之共識,近年來多致力於「人文經典研讀」工作的推展。特於102學年度吳冠宏教授所主持之「言志與抒情的交響」經典研讀課程計畫既有之穩固根基上,由劉惠萍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以「話語的流動」為主題,整合該系史籍與通俗文學等領域之師資,通過103年度「教育部人文藝術及社會學科經典研讀課程計畫」補助。
課程研讀計畫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研讀能力之奠基」,主要先透過吳儀鳳教授於大學部一年級所講授之「俗文學概論」課程作概念奠基;第二階段則為「經典內涵之深究」,更進一步透過分由魏慈德教授、賴芳伶教授於大學部二、三年級所開設之「史記」與「紅樓夢」二課程,以兩部中國古代正史、小說的經典、顛峰之作,提取中國古代經典「話語流動」的特徵;第三層為「經典意義的延展」,則由王文進教授、劉惠萍教授分於碩、博士班講授之「三國學專題」與「神話學研究」、「中國神話研究」三門課程,引領研究生探析、推衍中國古代經典「口傳/正史/小說」、「想像/紀實/虛構」之對話、互文現象。並將依照各課程之不同,邀請對經典具有精深學養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希望能藉由課程的執行與相關學術活動之推動,拓寛傳統中國語文學研究的空間,並啟發同學更多在地關懷及全球視野。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講座公告】09/29《大學》篇「湯之盤銘」新釋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廖名春教授
學歷: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
現職: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專長:出土簡帛、先秦秦漢學術思想史等
專著:《周易研究史》、《孟子的智慧》、《荀子的智慧》、《荀子新探》、《帛書易傳初探》、《新出楚簡試論》、《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出土簡帛叢考》、《周易經傳十五講》、《呂氏春秋全譯》、《中國學術史新證》、《周易大辭典》、《周易本義》、《周易》點校本、《帛書易傳初探》、《易學基礎教程》等
專著:《周易研究史》、《孟子的智慧》、《荀子的智慧》、《荀子新探》、《帛書易傳初探》、《新出楚簡試論》、《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出土簡帛叢考》、《周易經傳十五講》、《呂氏春秋全譯》、《中國學術史新證》、《周易大辭典》、《周易本義》、《周易》點校本、《帛書易傳初探》、《易學基礎教程》等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講座公告】10/14 道家之前的莊子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楊儒賓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長:神話理論、儒家哲學、身體理論、宋明理學等
專著:《孔子的樂論》、《天體、身體與國體:迴向世界的漢學》、《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黃金之花的秘密》、《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日本漢學研究初探》、《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三):文學與道家經典篇》、《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莊周風貌》
專著:《孔子的樂論》、《天體、身體與國體:迴向世界的漢學》、《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黃金之花的秘密》、《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日本漢學研究初探》、《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三):文學與道家經典篇》、《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莊周風貌》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講座公告】10/20 東華‧實錄‧通靈玉:紅樓夢的一種讀法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康來新教授
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研究所文學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長:小說、小說學、紅樓夢、台灣文學
專著:《紅樓夢:失去的大觀園》、《晚清小說理論研究》、《紅樓長短夢》等
專著:《紅樓夢:失去的大觀園》、《晚清小說理論研究》、《紅樓長短夢》等
【講座公告】10/23 大變動時代的圖像敘事──晚清畫報三十年(1884-1913)
學歷: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長: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
專著:《大學何為》、《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中國散文小說史》、《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等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講座公告】11/03 漫談司馬遷的志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學歷: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長:文字學、甲骨學、金文學、王國維研究、史記
專著:《朱岐祥學術文存》、《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論稿 》、《花園莊東地甲骨學術論叢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校釋 》、《圖形與文字—殷金文研究 》、《甲骨文字學 》、《甲骨文研究〈增訂本〉 》、《甲骨學論叢〈再版〉 》、《甲骨文讀本 》、《甲骨文研究—中國古文字與文化論稿 》、《周原甲骨研究 》、《王國維學術研究 》、《甲骨學論叢 》、《殷墟卜辭句法論稿-對貞卜辭句型變異研究 》、《甲骨四堂論文選集 》、《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 》、《中山國史彝銘考 》等【講座公告】什麼叫「俗文學」 (講座延期)
****講座延期****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曾永義院士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
現職: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專長:戲曲、俗文學、詩歌、民俗藝術等
專著:《洪昇及其長生殿研究》、《長生殿研究》、《明雜劇研究》、《儀禮樂器考‧儀禮車馬考》、《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說戲曲》、《說俗文學》、《清洪昉思先生昇年譜》、《說民藝》、《詩歌與戲曲》、《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參軍戲與元雜劇》、《論說戲曲》、《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與歌劇》、《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戲曲腔調新探》、《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洪昇及其長生殿》、《地方戲曲概論》、《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明雜劇概論》、《戲曲與偶戲》等
專著:《洪昇及其長生殿研究》、《長生殿研究》、《明雜劇研究》、《儀禮樂器考‧儀禮車馬考》、《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說戲曲》、《說俗文學》、《清洪昉思先生昇年譜》、《說民藝》、《詩歌與戲曲》、《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參軍戲與元雜劇》、《論說戲曲》、《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與歌劇》、《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戲曲腔調新探》、《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洪昇及其長生殿》、《地方戲曲概論》、《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明雜劇概論》、《戲曲與偶戲》等
【講座公告】11/10 謫凡與情緣:《紅樓夢》的小說敘述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李豐楙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專長:道家文學、道家文化、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等
專著:《李豐楙道教文學系列──常與非常:一個本土的思維方式》、《李豐楙道教文學系列──定錄與誤入:神仙世界的想像》、《李豐楙道教文學系列──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台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台江內海迎王祭》、《台灣節慶之美》、《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文學、文化與世變》、《蝶翼》、《下午,寂寞的空廊》、《大地之歌》、《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探求不死》、《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不死的探求:抱朴子》、《神話的故鄉:山海經》、《翁方綱及其詩論》、《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提要與總目》等
專著:《李豐楙道教文學系列──常與非常:一個本土的思維方式》、《李豐楙道教文學系列──定錄與誤入:神仙世界的想像》、《李豐楙道教文學系列──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台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台江內海迎王祭》、《台灣節慶之美》、《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文學、文化與世變》、《蝶翼》、《下午,寂寞的空廊》、《大地之歌》、《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探求不死》、《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不死的探求:抱朴子》、《神話的故鄉:山海經》、《翁方綱及其詩論》、《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提要與總目》等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講座公告】12/09 刺客世界與刺客外傳──書寫、圖像、敘事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李紀祥教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
現職:佛光大學歷史系教授
專長:中國史學史、宋明理學史、清代學術史
專著:《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道學與儒林》、《圖像與歷史》、《史記五論》、《世界漢學與史記學 》等
專著:《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道學與儒林》、《圖像與歷史》、《史記五論》、《世界漢學與史記學 》等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講座公告】12/11《金雲翹傳》的影響與「翹傳現象」的省思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陳益源教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人社中心副主任
專長: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民俗學、東亞漢文學
專著:《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石頭開講》、《故事與民俗》、《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王翠翹故事研究》等
專著:《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石頭開講》、《故事與民俗》、《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古典小說與情色文學》、《王翠翹故事研究》等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講座公告】12/16小說校注的小事實務
中國語文學系【經典研讀系列講座】
演講者:徐秀榮先生
現職:里仁書局發行人兼總編輯
專長:文學古籍之校注
經歷:臺灣建築徵信雜誌社執行副社長、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評鑑委員、
多所大學院系課程委員
簡介:
徐秀榮,筆名少知,擔任里仁書局總編輯三十六年。參與了里仁書局大部分著作的編校工作,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豐富的文史知識,並擁有為數甚夥的藏書。其一生精力所萃,一在印書,一在編書。曾對校過李卓吾評本《西遊記校注》、編注過《儒林外史新注》、《老殘遊記新注》等等,暢銷海內外,亦頗受學界讚賞。目前剛完成《紅樓夢》全本新注的工作。北京大學龔鵬程教授說:「他雖以替學界服務的角色,謙遜地工作著,但誰都敬畏他的學問,誰也不敢說他只是一介商人。」
徐秀榮還以他的專業,受聘擔任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評鑑委員,並多所大學院、系課程委員。
【講座公告】12/17 中國天地分離神話新探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長:古典小說、現代小說
專著:《晚明話本小說石點頭研究》、《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五色石主人小說研究》、《文學概論》等
專著:《晚明話本小說石點頭研究》、《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五色石主人小說研究》、《文學概論》等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演講紀錄】圖騰理論的運用與神話詮釋──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
圖騰理論的運用與神話詮釋
──以感生神話與變形神話為例
鍾宗憲先生2014年東華大學演講紀錄
![]() |
鍾宗憲教授 |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講者講述山海經的敘事結構以及其神話性質,而後再從圖騰理論作為切入點,尋找山海經當中具備某些被認為是圖騰的記載,藉由圖騰理論的釐定,以及使用方式的確認,與山海經當中被認為是圖騰記載的部份兩相比對,確定這樣的記錄,能否看成是某種圖騰部族存在以及使用圖騰的紀錄。事實上,圖騰理論進入民國以後,有識學者莫不從古代的經典當中尋找堪當作是圖騰的材料來與西方圖騰理論進行對話,然而這樣的嘗試是否是成功的嘗試,現在的學者可以從累積下來的學術成果以及逐步比對當中顯豁出來的學術判準來加以衡定。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演講紀錄】談《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力與命:「演義」觀點
談《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力與命:演義觀點
李志宏先生2014年東華大學演講紀錄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演講紀錄】白居易詩的敘事方法:基於文學觀與情感傾向的考察
白居易詩的敘事方法:基於文學觀與情感傾向的考察
羅時進先生2014年東華大學演講紀錄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經典課程】三國學 (1)
三國學專題研究以《三國志》(陳壽著、裴松之注)為基礎閱讀本。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至南朝宋時,宋文帝以其書太過簡略,詔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二百四十餘種,有所謂「繪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採為味」。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將其所用方法,分析為六類:「一是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二是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三是傳所有之事,詳其委曲;四是傳所無之事,補其闕佚;五是傳所有之人,詳其生平;六是傳所無之人,附以同類。」可見其考證之詳。裴注不僅彌補了《三國志》記載之不足,並為後世三國研究保留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課程中主要採用目前海內外學術界較通行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二十四史》點校本,書中不僅採新式標點,且書前均有對原書作者、內容結構等作簡要的評述,對研讀學生而言,是較精詳的閱讀文本。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至南朝宋時,宋文帝以其書太過簡略,詔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作注所根據的史料,可考者多達二百四十餘種,有所謂「繪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採為味」。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將其所用方法,分析為六類:「一是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二是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三是傳所有之事,詳其委曲;四是傳所無之事,補其闕佚;五是傳所有之人,詳其生平;六是傳所無之人,附以同類。」可見其考證之詳。裴注不僅彌補了《三國志》記載之不足,並為後世三國研究保留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課程中主要採用目前海內外學術界較通行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二十四史》點校本,書中不僅採新式標點,且書前均有對原書作者、內容結構等作簡要的評述,對研讀學生而言,是較精詳的閱讀文本。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經典計畫內容】計畫課程
課程一:俗文學概論
「俗文學概論」課程將提供學生在大多數雅文學課程外的另一種觀點和材料。當學生多修習經典的必修課程,研讀大量文人詩文作品後,如能有機會再接觸各種「百家之不雅馴之言」,然卻廣泛地流傳在日常庶民生活中的通俗文學作品,包括六朝志怪、筆記文獻、敦煌變文;或是戲曲、小說、說唱曲藝等作品,或又可提供學生看到不一樣的文學史與文學史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