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麗娟先生2014年11月26日東華大學演講紀錄
![]() |
臺大歐麗娟教授 |
![]() |
主持人賴芳伶教授 |
歐麗娟教授此次演講的主題,援引西方理論,鎖定在文學作品的外部環境之上。文學作品的外部環境,其目標所指,乃是文本以外的一切外部細節。而紅樓夢這部文學作品,其文本以外的細節,其中關鍵者,應屬著作者的相關背景細節。
紅樓夢小說的故事背景,是與清朝皇家關係緊密的貴族圈子。從曹雪芹的生活背景考證,若是曹雪芹的確屬於這樣的階級,因而熟悉這等生活方式,在紅樓夢當中創造出類同於自身生活經驗的賈府,方才是合理之事。同樣的邏輯下,若考證出曹雪芹的生活背景與賈府相去甚多,則其紅樓夢的作者身分,便產生動搖。從文學的外部環境,對於判斷文學作品的內部知識、價值,甚有助益。
以賈府為例,歐麗娟教授指出賈府所屬的生活階級,雖為與皇室關係密切的貴族冑裔,但是根據文本當中的細節考證,賈府所屬的階級,並非世襲罔替,永遠高高在上的;而這種階級的流動、衰退,本身就是紅樓夢整個故事當中的一大焦慮所在。藉由文本外部關於清朝貴族認識之助,恰可藉由這樣的事實與文本內部的紅樓故事產生對應,幫助讀者了解生活在賈府當中的小說人物;在故事的情境中,他們究竟面對了怎樣的難題。循此而來對小說人物的了解,才會真切,而非僅僅是出於自身片面的喜好或是臆斷。
![]() |
講座現場參與踴躍 |
聽完歐麗娟教授演講後,在場同學提出有關於紅樓夢續書的疑問。一般認為紅樓夢第八十回以前,乃曹雪芹所為無疑;而紅樓夢八十回以後到第一百二十回,則為續書。這個問題的價值何在,又試圖追尋何種判斷呢?
關於續書的作者身分的問題,歷來的紅學研究爭議不休,關於續書成果文學價值的判斷,也都各是其是。提問者巧妙地提出這一問題,試圖追尋歐麗娟教授在文學外部環境的宏觀前提下,從作品的細節與外緣環境的觀察,將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這樣的前提與觀察之下,可能的判斷何在?藉此,也能試著把捉演講者的觀點,如何實踐在文學閱讀的現場,進而讓在場所有同學得以師法。
據歐教授在閱讀此作過程當中的觀察,雖然承繼著前八十回故事的世界觀以及人物設定,但是後四十回的確表現出了不同的故事風貌。以寫人物為例,前八十回的小說人物若是下場慘絕,但書寫者仍然能用比較委婉隱晦的方式呈現,然而到了後四十回的續書部分,小說人物結局若是下場慘絕,不忍卒睹者,則呈現出較為淒厲的情態。這樣的差異,或許是「續書者」的火侯所致。
書寫者或許火侯不足,但面對這樣設定架構宏大的作品,作為續書者,仍有其可取之處,續書者對於前八十回的諸般設定,人物細微的心理情狀,小動作,生活習慣,往往多能體察繼承,而不以其微小而省略。在書寫的過程當中,面對類似的情境,續書者仍能讓後四十回當中的小說人物承繼與前八十回相似的反應、習慣,心理感受。當讀者觀察到這樣的結果,應該可以體認到,紅樓夢作者的人物設定、細節創設,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具有明確的指涉。而正因為字裡行間的種種情態,具有明確的對應指涉,續書之人方可對此有所洽知,知其所指,而後乃能在小說推展出類似的情境之際,再次讓小說當中的人物表現出讀者具體可感的情緒、表現。這種實有指所的書寫,正是小說作者藉由文字連結文本內外的魔法。
![]() |
歐麗娟教授(右)與本校吳冠宏教授合影 |
![]() |
歐麗娟教授(右)與主持人賴芳伶教授合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