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經典研讀計畫設立要旨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有鑑於經典研讀」在人文領域之重要與不可或缺性已愈獲重視,並期盼以經典教學來重振大學教育之人文精神、拓展多元文化之共識,近年來多致力於人文經典研讀」工作的推展。特於102學年度吳冠宏教授所主持之「言志與抒情的交響」經典研讀課程計畫既有之穩固根基上,由劉惠萍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以「話語的流動」為主題,整合該系史籍與通俗文學等領域之師資,通過103年度「教育部人文藝術及社會學科經典研讀課程計畫」補助。

  課程研讀計畫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研讀能力之奠基」,主要先透過吳儀鳳教授於大學部一年級所講授之「俗文學概論」課程作概念奠基;第二階段則為「經典內涵之深究」,更進一步透過分由魏慈德教授、賴芳伶教授大學部二、三年級所開設之「史記」「紅樓夢」二課程,以兩部中國古代正史、小說的經典、顛峰之作,提取中國古代經典「話語流動」的特徵;第三層為「經典意義的延展」,則由王文進教授、劉惠萍教授分於碩、博士班講授之「三國學專題」「神話學研究」、「中國神話研究」三門課程,引領研究生探析、推衍中國古代經典「口傳/正史/小說」、「想像/紀實/虛構」之對話、互文現象。並將依照各課程之不同,邀請對經典具有精深學養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希望能藉由課程的執行與相關學術活動之推動,拓傳統中國語文學研究的空間,並啟發同學更多在地關懷及全球視野。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演講紀錄】徐志平-中國天地分離神話新探


中國天地分離神話新探

徐志平先生2014年12月17日東華大學演講紀錄

徐志平先生




  本次演講請到徐志平教授談「中國天地分離神話」。徐教授從走婚的習俗開始說起,雲南摩梭族男子必須要在夜間從窗戶進入女方家中,在天明以前女方家人尚未起床以前從正門離開。日本學者沼澤喜市,將天地分離神話與走婚習俗中這種早晨離開的狀況連結在一起。徐教授提到:「我們做文學文化研究的基礎是想像力。」徐教授以濠梁之辯為例,提醒大家必須想像原始思維。過去對於天地神話的研究只把它當成是一個神話,但是天地分離神話本身是多種神話的綜合。

  徐教授首次將天地分離神話分成兩個階段,就宇宙發生學來看,世界剛開始的時候是屬於創世神話,這是一種;第二種是天地已經分開,但是離得太近,或是有通路,將通路斷絕,或是將天地距離拉開,這是一般神話學中討論的都是第二種。將天地隔開的神話在胡萬川先生的研究中,又分成兩類,一種是自然天,一種是神聖天。天地分離神話本身就具有多元樣貌,不應該混淆。


演講現場
  在《山海經》中提到:「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卭下地」黃帝命重、黎分離天地,這是神話的語言。儒家文獻中,神話慢慢地就歷史化了。在《尚書》中又說:「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因苗民亂德而分離天地,但是並未說明如何分離,分離之後如何。《國語》中亦有紀載道:「「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薦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在《國語》中「重」、「黎」從神變成官職。在《山海經》中「苗民」是有翼的,因為苗民會飛,所以將天地距離拉開,苗民便不會亂了天界。

  張光直認為,這個神話是宗教改革的神話,周以前的祖先等同於天,東周以後,只有專職的神職人員才能和天溝通,於是人和神就分開了。張光直先生研究人與動物的關係,東周以前,人和動物是合作的關係,東周以後,人開始要和動物相爭。所謂「絕地天通」,亦即專職的巫師產生了,人不能自己通天,而需要依靠神職人員。但是張光直先生的解釋將苗民亂德的部分忽略了。大陸學者孫林研究西藏的「絕地天通」,其意見與張光直先生大同小異。

  日本學者白川靜特別針對「苗民」,認為羌苗對抗的時代,羌人為了強調自己文化的優越,將苗人排除,王孝廉先生是繼承白川的說法,認為崑崙山即羌族的神山。這反映了楚人驅離苗滿諸族的情況。但是這樣的說法仍然沒辦法解釋,為什麼苗人被驅離要用天地分離神話來解釋。胡萬川先生採用了另外一個角度,透過口傳神話,發現天地分離神話屬於失樂園神話的一種。

  徐教授認為,這些解釋都各自成立,卻都沒辦法給出圓滿的答案。徐教授說:「為什麼這些學者沒辦法將文獻圓滿的解釋清楚?我的看法是,因為在原始文獻中,他本來就不是一個神話,本來就是很多東西放在一起,學者各自取了自己要的東西去解釋。既然如此我們應該要一一去還原他們。」
徐教授將天地分離神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世界由「混沌」階段分離,至第二階段天地因為距離太近,因而出現的「絕地天通」神話。在第一個階段,徐教授根據蒐集的神話資料,分為六個母題如下:
(1)       天是父親,地是母親
(2)       天地結合
(3)       天父地母生下許多孩子
(4)       天父把孩子囚禁在地下(或讓孩子處於黑暗的地方)
(5)       孩子把父親從母親身上推開(或使父親不能再接近母親)
(6)       天地分離,世界因此獲得空間(或光明)

到了第二階段的「天地再分離神話」,因為天地雖然分離了卻未完全隔開,才會有再次分離的「絕地天通」神話。這裡又分為以下幾類:
(1)       天地之間有通路,後來被切斷
(2)       天地距離太近,後來被推開

比較兩種第二階段的分離神話可以發現:第一,天地有通路的天,是有「神」的天,是一種神聖的空間,「天」是人們嚮往的地方;第二,離地面很近的天,則是自然的天、物質的天,它壓迫著地上的人們,使人們心生厭惡,甚至想用熱水去潑,用杵去捅。可見它們代表人們對於「天」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
徐志平先生有獎徵答贈書

  天地分離神話既有屬於「創世神話」的部分,也有「創世後再斷絕通路的」部分,而後者又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把所有天地分開的神話混為一談而不加以分析,並不恰當。

  神話母題本來就有隨時代結合或分離的可能,透過比較,我們或許可以推測,中國古代也應該有類似西方創世神話的第三型存在。



徐志平先生會後留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