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經典研讀計畫設立要旨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有鑑於經典研讀」在人文領域之重要與不可或缺性已愈獲重視,並期盼以經典教學來重振大學教育之人文精神、拓展多元文化之共識,近年來多致力於人文經典研讀」工作的推展。特於102學年度吳冠宏教授所主持之「言志與抒情的交響」經典研讀課程計畫既有之穩固根基上,由劉惠萍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以「話語的流動」為主題,整合該系史籍與通俗文學等領域之師資,通過103年度「教育部人文藝術及社會學科經典研讀課程計畫」補助。

  課程研讀計畫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研讀能力之奠基」,主要先透過吳儀鳳教授於大學部一年級所講授之「俗文學概論」課程作概念奠基;第二階段則為「經典內涵之深究」,更進一步透過分由魏慈德教授、賴芳伶教授大學部二、三年級所開設之「史記」「紅樓夢」二課程,以兩部中國古代正史、小說的經典、顛峰之作,提取中國古代經典「話語流動」的特徵;第三層為「經典意義的延展」,則由王文進教授、劉惠萍教授分於碩、博士班講授之「三國學專題」「神話學研究」、「中國神話研究」三門課程,引領研究生探析、推衍中國古代經典「口傳/正史/小說」、「想像/紀實/虛構」之對話、互文現象。並將依照各課程之不同,邀請對經典具有精深學養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希望能藉由課程的執行與相關學術活動之推動,拓傳統中國語文學研究的空間,並啟發同學更多在地關懷及全球視野。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演講紀錄】廖名春-《大學》篇「湯之盤銘」新釋

《大學篇「湯之盤銘」新釋

廖名春先生2014年9月29日東華大學演講紀錄


廖名春教授
  
廖名春教授對於《大學篇》「湯之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句做出新的考證和釋文,從文獻回顧的部分開始說起。唐代孔穎達認為,湯盤為「沐浴之盤」,又以大學篇開章之「在親民」改讀「新民」,以緊扣「湯之盤銘」之「日新」一句。到了宋代,朱熹對《大學篇》重新編排註解,延續孔穎達的「沐浴之盤」的解釋,此外,朱熹認為「茍日新」之「苟」是「誠」的意思,其語意為:假設我們能夠做到日新,就能夠日日新,就能夠又日新;苟即「假如真的」的意思。同樣是宋代的「新定邵氏」則認為「日日沐浴恐未必然」,教授提到北方人因天氣寒冷,不若南方人天天沐浴洗澡,並提及於吉林大學求學時的趣事。因此,新定邵氏認為湯盤應為洗臉之盤而非沐浴用。

在現代的研究中,郭沫若在〈湯盤孔鼎之揚搉〉中認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由「三戈銘文」「兄日辛」、「祖日辛」、「父日辛」變化而來。對於「三戈銘文」的真假眾說各異,王國維、羅振玉等認為三戈為真,董作賓、詹光直、李學勤等認為三戈為假;比較持平的看法是,三戈為真但銘文為後人所刻。然而,無論三戈銘文真假為何,其銘文與湯之盤銘毫無關連性,郭沫若的解釋是錯誤的。

投影片畫面為郭鼎堂依羅雪堂所藏,提出兄、祖、父日新說法的商三戈
但郭沫若的研究中有其重要的啟發,即據金文將「苟」訓為「敬」。金文裡的「苟」字即「敬」的本字,董作賓等也承認郭沫若的說法。廖名春教授認為孔穎達、朱熹將苟訓為誠,使句子就變成了假設句,「茍日新」是條件,「日日新」、「又日新」是結果,這種解釋在邏輯上是不能夠成立的,因為「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是條件關係,廖教授說道,比如說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卻不能保證以後會做兩件三件,又以跑步為例,第一天跑十公里,第二天第三天不一定能夠跑。「我們日新,卻不一定會日日新、又日新,所以條件不能成立,所以苟字不能作誠解釋。」廖教授說,「不但要日新還要日日新、又日新,這是一種遞進關係,不是條件關係。」
哲學家勞思光將苟字解釋為「敬肅」,將句子解釋為:要敬肅的日求進步,便要天天求進步,繼續不斷地求進步。

同學參與踴躍,並專心聆聽
勞思光將湯之盤銘視作「充足必要條件關係」,這樣一來,即是認為:只要做到了敬肅地日求進步,就一定會天天會求進步,繼續不斷的求進步。廖教授認為,不能說我們只要做到了恭敬的吃飯,就能夠天天恭敬的吃飯,這是將遞進關係,誤解成為了充足必要關係,因此勞思光的話是毫無道理的。

廖教授的意見統合有兩方面:第一是「苟」字怎麼讀,第二是「又日新」的位置。廖教授在金文與詩經中找到了「苟」訓為「敬」的解讀法。金文中有「敬夙夜」的說法,而詩經說「夙夜匪懈」,「敬」的意思就是「不要鬆懈」。「又」是重複的意思,等於「再」,又日新就是第二天的意思。董作賓將「又日新」讀做「佑日新」,這種讀法雖然不通,然而這顯示了董作賓認為「又日新」的「重複」的意思接在日日新後並不通順。

廖教授對於湯之盤銘的解釋為:「日新」是第一天,「又日新」是「再新」,就是第二天新,「日日新」是每天新、天天新,是對日新又日新的超越。而這就是勤而不懈、勤而不止。「日日新」已經包括了第一天和第二天,所以不能在又日新之前。又,《藝文類聚》引《禮記》所引「湯之盤銘」,其中寫道:「茍日新德日新又日新」,同樣的,曾鞏亦曾因用「德日新又日新」的用法,由此可見,前人也注意到了「又日新」必須接在「日新」之後的問題,只是沒有點名金文倒文罷了。簡而言之,「湯之盤銘」就是藉著洗臉來做為比喻,每天都要洗臉,勤而不懈。


廖教授又提到了倒文的問題是文獻中常見的,舉《禮記‧月令》「 制有小大,度有長短」為例子,古人往往說「短長」而非長短,《呂氏春秋》、《淮南子》皆做「短長」,又如「大小」一詞古人皆曰「小大」。後人沒有發現「日日新又日新」的誤倒,又沒有正確理解苟字本意,因此對於文意出現誤讀。廖教授不斷強調,這個句子是遞進關係而不是假設條件關係。從金文和詩經的對比,敬就是不懈的意思,夙夜就是敬,因此,敬和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是同義關係,這個句子應該被重新釋為:「敬: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廖名春教授(左)與主持人魏慈德教授合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